November 03, 2002

我的志願是當大學生

早前幫一位今年考A-Level的朋友「潤飾」她申請聯招的自我介紹文章,赫然發現文中三段性格分裂的文字:

第一段──講述其對工商管理的熱愛及投身商界的志願;
第二段──講述其對教育使命的熱枕及成為老師的決意;
第三段──講述其對社會工作的熱誠及成為社工的興趣。

這令我想到……我們在作文堂上實在寫過太多次「我的志願」吧!(一笑)

一個人絕對有權有幾個南轅北轍的志願,但憑常理推斷,人家看起來總難以感受到你對幾個志願都有百分百誠意……

一問之下,友人坦言:「我的志願是當大學生。」
我問:「大學畢業之後呢?」她默然。
我隨即說了個垃圾笑話打圓場,然後憑藉個人幻想,以「期望發揮人際溝通這強項,樂於迎接不同挑戰」為她貫穿了全文,集中展現其性格特質。

翌日,我從《明報》看到一位好友的專訪,題為「曾為圓母夢『痛苦得要死』‧演藝精英棄醫不言悔」。話說阿謙在港大牙科系讀了年半後退學,毅然報讀演藝,當時他的中學戲劇啟蒙老師竟然傷心流淚,痛心地破口大罵,而父母就更加氣得說不出話來。然而,由於他太熱愛戲劇,在反對下依然堅持向自己的志願進發。今年,他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於導演系,現正積極推廣藝術教育和劇場演出。之前有機會與他合導了一個劇場作品,完全感受到何謂熱愛、熱枕、熱誠,更明白到何謂志願。

原來,在今時今日的香港,仍然有年青人的志願不是當大學生。

這令我想到……去年讀過金耀基先生著的《大學之理念》,可恨我畢業後才看到。

October 12, 2002

史上最強第一村奇幻之旅


永誌難忘的學生部總會02,首次上演迷你音樂劇《史上最強第一村奇幻之旅》;靈感來自池田香代子改編的網絡感言《如果世界是100人村》。特別鳴謝好友周炳輝和蔡志浩協力製作以下三首作品,還有唱Demo的Erica和我本人!

〈青年之歌〉
曲:李展鑾 詞:李展鑾,劉穎

如火柴人的身形 我兩眼卻仍然亮晶
這一刻這一個情景 仍確信會雨過天晴
路上幸遇這顆流星 奇蹟的星光閃出溫暖感應
即使未如願 心感激這熱情
昂然上路 發掘更加慷慨嘅感應
曾聽說許多村莊想更富有 將一生全奉獻創造成就
相信佔有 慣性擁有
每每預算著太多 怎會覺足夠
無數次險阻之中想透看透 即使未如願都笑著承受
心裏富有 這已足夠
燃亮每日每夜 幸福已經在手

〈A in A之歌〉
曲:李展鑾 詞:李展鑾,劉穎

High-Tech 人類智慧的超級終極
成就世界革新的推動力
讓每天速速增值
Dream Car 揉合氣派美感加速度
陪著你勇闖崎嶇的彎路
掟個彎踩油上路
全能電腦 遍佈於到處的街角
行兩步就有一部
連結起互動的IT系統
效益更加高
科技 人類智慧的超級終極
成就世界革新的推動力
讓每天速速增值

〈A1之歌〉
曲:李展鑾 詞:李展鑾,劉穎

A1 融會智慧結晶的天份
成就世界革新的新學問
每天都出產偉人
金光 城內寸寸都金碧輝煌
城外發放耀眼星輝光芒
眾生都好比帝王
So Powerful 集結最精英的質素
連細路亦有深度
團結起世界第一的血統
夢想更加高
A1 融會智慧結晶的天份
成就世界革新的新學問
每天都出產偉人

October 10, 2002

慢慢來快

在文化研究上有獨到見解的理論家本雅文(Walter Benjamin)曾寫過一個令筆者很感興趣的意境──一個人拖著一隻龜在熙來攘往的街頭上慢步。

不知從何時開始,慢好像是一種罪;快、狠、準已成了我們的標準信念。慢者,會被控訴、會被歧視、會被嘲笑。先旨聲明,以上的聯想以及本文都是高速完成的。筆者無意逆市而行,只想與大家分享一個不為世人所接受的夢:

時間: 某星期五黃昏六點
地點: 人流極多的銅鑼灣Sogo對開的大馬路
人物: 筆者李天和大海龜
事情: 一個人拖著大海龜從銅鑼灣Sogo慢往向黃金廣場,途中眺望著天空,悠悠的感受一下這個城市的節奏,細聽這個城市想說的話……

這個夢暫此告一段落。雖然筆者強裝感性,但畢竟還有點理性和血性,當然不會拿自己和海龜的生命來開玩笑。無論是被車撞死或被人打死、被警察拘捕還是在精神病院被人研究都無謂吧!但,總得想個辦法追尋夢中那種感覺,因為我以為那是自身存在的感覺。

你試過在銅鑼灣Sogo對開的大馬路完全不用力地自動被擠過對面嗎?看著路上每個跟時間鬥快的人,你自自然然會加速,自自然然會愛上快的快感。不過別忘記,這種快感只來自速度本身,人已經不是主體。

愛上快的快感並無不妥,但是正當時間和空間不斷被壓縮,速度不斷被過份強調時,其他東西都好像變得不再重要。我想,無論是時間、空間、情感、夢想等等等等,壓縮了的始終要得以適當地反壓縮,否則存在本身已沒有太大意義。至於如何進行反壓縮,則因人因情況而異(廢話)。

就此收筆。反壓縮完成。

July 03, 2002

人人特搜


糊塗實驗室系列之身份鑑定實驗室,
即將進行連串非人實驗,
破天荒展出次世代人人人辦,
過程毫無刪剪,歡迎拍照或自拍留念。

入場前請將下列概念暫存於劇院門口之垃圾箱或衣帽間:
香港人,偉人,名人,勁人,猛人,
真人,蠟像,原創,翻版,
等,時間,距離,起點,終點,
現在式,過去式,將來式,現在進行式......


《人人特搜》(Browsing HK)

導演:葉遜謙,李展鑾
編劇:劉穎,李展鑾

7月3,4,6日 晚上8時
7月5日 晚上7時30分及9時30分
7月6日 下午3時

藝穗會Fringe劇院

(原文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特別鳴謝Lawrence Lam協助宣傳設計)

June 26, 2002

人人前傳(十)人人特搜

我唔鍾意一個人,但係一多人我就會頭痛;我最鍾意搭巴士,因為我淨係識搭巴士。雖然我唔係好鍾意等巴士,但係我都等架,因為我知道遲早一定會有車。有車我就上囉,實去到總站架,雖然我唔知架車去邊度呢,但係我諗我會識落車架。

我睇o野有時會唔係咁清楚。 有時好近都睇唔清楚,但係遠o的o野呢,又好似幾清楚喎,我諗我係有近視同遠視架。

我有好多o野唔鍾意o架。但係又唔知鍾意o的乜。

我怕黑o架。夜晚一定要開燈。

我細個o個陣學英文呢,o的tense 好差架,尤其係現在進行式,學極都唔識。

我唱歌好掂o架,有o的人話我把聲似劉華,有o的人又話我似哥哥,但係我覺得自己最似都係羅記囉。一係即刻唱首〈獅子山下〉過你聽喇。

我叫個香港人。我住o係香港;我係香港人,人囉。

(原文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是為《人人特搜》演出前奏)

June 24, 2002

人人前傳(九)齊齊@Karaoke

點了一杯凍檸蜜,又再來一杯。
大口大口的灌下凍檸蜜,嘗到檸檬的酸澀、蜜糖的清甜,但檸蜜的味道卻遺失於味覺之中……奇怪!

把弄著搖控器,進入了男歌手的版面,然後按1,再按1──是譚詠麟的〈霧之戀〉演唱會版。凍檸蜜的化學作用,令我對譚詠麟和這首歌更投入,味蕾的剌激已令我作出反應──我已能準確地拿捏到譚詠麟演繹〈霧之戀〉的神緒,絕對是一模一樣;唱得好不好都不打緊,況且人人都盛讚我唱得似,不,是一模一樣。這是我第一首飲歌。
條件反射令我按動遙控器上的鼓掌掣,緊隨而來的一陣掌聲加上演唱會版的現場觀眾歡呼聲實在叫人沉醉。

第二杯凍檸蜜奉上,我大口大口的灌下去。
點了李克勤的〈月半小夜曲〉演唱會版。我唱下去,與李克勤一模一樣的唱下去;唱得好不好都不打緊,況且人人都盛讚我唱得似,不,是一模一樣。這是我第二首飲歌。
又再來一杯凍檸蜜,又是一首飲歌。
條件反射令我按動遙控器上的鼓掌掣,緊隨而來的一陣掌聲加上演唱會版的現場觀眾喝采聲實在叫人沉醉。

已是第三杯凍檸蜜。
反反覆覆的點了譚詠麟、李克勤等等的經典名曲;再一口一口的灌下凍檸蜜;再一模一樣的唱下去,唱著一首又一首的「飲歌」。

記不起是第幾杯凍檸蜜,
繼續按下歌星選曲,然後按1,再按……
總是一首飲歌。

經典金曲一首又一首的灌進K房,譚詠麟、李克勤……是我?
重複又重複,通通都是飲歌。
又來了一杯凍檸蜜,最後我還是換了一杯熱的,但仍是檸蜜。
不知為何,誤點了〈春田花花幼稚園校歌〉,大家都一模一樣的唱下去。唱得好不好都不打緊,況且人人都唱得似,不,是一模一樣。
像第一杯檸蜜與第二杯檸蜜,零分別。
又,掌聲和歡呼聲洶湧而至。

(原文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是為《人人特搜》演出前奏)

June 22, 2002

人人前傳(八)內置遠近視

就像是傳染病,同學們每天總愛點算著「新症」──依稀記得那大概是小四的上學期。戴上眼鏡的人愈來愈多,是傳染病?是眼鏡傳染病。昨天還是好端端的,一夜過後,課室又添了幾個托著眼鏡的小伙子。鏡框印有史諾比logo的眼鏡款式最受歡迎,也許是一份虛榮的渴望──我期盼著眼前的糢糊,期盼著一副全新的史諾比眼鏡。

隨口向母親說了個大話,成功騙來了一個驗眼的機會。我已準備就緒,決意為史諾比多當一回騙子,驗眼時只管說「看不清楚」。豈料,還來不及當騙子,電腦已驗出我視覺上的偏差。遠視?世上不是只有近視嗎?那有看遠清楚;看近糢糊的道理?

那兩片凸透鏡總教我不自然,下意識不忿竟在十一歲便患上了老花。我不禁對那副新眼鏡生厭,對史諾比也沒甚好感。我盡力游說自己那凸透鏡外的世界是糢糊的,比以前更糢糊。把眼鏡擱下,忘了,一年又一年;擱下了視覺上的偏差,是適應,是麻木,是逃避......

長大了,偶爾在購買太陽眼鏡時驗驗眼,遠視在遺忘、適應、麻木、逃避中消失;卻換來七十五度的近視,一副粗框藍色的凹鏡片。

凹的試過,凸的試過;遠的清楚過、糢糊過;近的糢糊過,也清楚過,看來沒多大分別,還是嫌它太清楚、太糢糊。倘若總得要有個取捨,我還是選擇放下眼鏡,徘徊在遠近之間,朦朧之中;繼續適應、繼續麻木、繼續逃避、繼續遺忘......

(原文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是為《人人特搜》演出前奏)

June 20, 2002

人人前傳(七)永遠缺席的現在進行式

記得兒時學英文,最愛學動詞變化,
like, liked, liked, liking, will like
love, loved, loved, loving, will love
讀起來比起背乘數表的感覺來得更滿足,更生動。

記得老師常稱讚我記性好,因為不規則動詞我都記得一清二楚。

不記得由何時開始習慣遺忘。
like, liked, liked, will like... 漏了一行?
love, loved, loved, will love, shall love,
would love, should love... 漏了一行?

改用另一個動詞試試:
working, working, working, working...
我痊癒了。

突然記起有人講過: 我們總以為為了美好的future tense,可以放棄present tense。
辛苦不打緊,做不想做的東西不打緊,美好的future ense來臨時會令人遺忘past tense,但沒想到當future tense變成present tense時,我們才發覺,present continous tense不曾存在。

也許都不打緊。

(原文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是為《人人特搜》演出前奏)

June 18, 2002

人人前傳(六)未夠揚

一直想做一些「揚」的事情,
直覺認為愈「揚」就愈容易感受到自已的存在,
大概是因為習慣將自已放在地球的中心來看這個世界。

想起來,要構思一些「揚」的實驗,一點也不難,
基本上可從以下兩個方向入手:

(一) 逆思考--反轉常規
例如當人人在蠟像館欣賞蠟像時,你可以嘗試在館內煲蠟。

(二) 去盡D--過度就是美
例如人人都想百足咁多爪,你可以嘗試鍛練到千手觀音的境界。

思前想後,似乎都唔係好work,始終都未感受到自已的存在......
大概是因為未夠揚。

(原文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是為《人人特搜》演出前奏)

June 16, 2002

人人前傳(五)可以等多久

好多人都話去到總站就自自然然會識得落車,
我不敢肯定,但我相信坐在巴士上等等等等等,
始終一天會到達目的地。

不知道等了多久,只依稀記得經過了很多地方,
但我不敢肯定是哪些地方。

坐在車上看著其他人上上落落,
總覺得他們的樣子都差不多,
想起來,其實經過的每個地方都差唔多,
我很懷疑人人都是同一人,游離於同一個地方。

我反覆問自已可以等多久,最後決定......
再等一會才去想再等多久。

總之要keep on moving。
我以為,我一直是moving的。
但其實,我不敢肯定。

(原文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是為《人人特搜》演出前奏)

June 14, 2002

人人前傳(四)食住等

習慣一早起身即刻開HI-FI,重復播放著一首「醒神」的歌,
那首歌沒有必要是心愛的,只要音量大得有點過份便成。
近半年來我都播著Misia的Everything,全長剛剛好七分鐘。
她那比假音更高音的真音加速了我的靈魂「歸位」,
加上在大冷天用超凍水洗頭,絕對有助血液循環。
不知從何時開始,這首歌更成為了一個時計:
睡眼惺忪時按上play掣,
在第一次唱完之前告別被窩,
第二次唱完之前刷牙,洗臉,
第三次唱完之前洗頭,
第四次唱完之前吹頭,剃鬚,
第五次唱完之前換好衫,
第六次唱完之前出門口。
不容許聽第七次,因為會注定遲到。
一天,聽到第七次時發覺還未洗頭,我焦急,
極速洗頭,發覺原來自已換好衫打了呔,我疑惑,
極速吹頭,發覺原來頭上仲有番槻泡,我扯火,
極速沖水,發覺原來還未告別被窩,但以上所有東西都似乎不是夢。
枕頭是濕的,頭髮是濕的,番槻泡是濕的,西裝是整齊的,
我肯定不是夢遊,因為我肯定。
想了很久,懷疑時間不一定是直線的概念,
歌曲放到第七次時未必發生在第一次之後。
其後,想感受一下所謂時間。
由於想撇除時間的一般基本假設,我決定不靠鐘錶,
拿出杯?,倒熱水,等。
?熟了,食住等。
但是,當開放了「時間」的概念,「等」還等如等嗎?
不知道,總之不靠鐘錶,食住等。
遠處隱約傳來Misia的Everything,重復又重復......直到永遠永遠......

(原文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是為《人人特搜》演出前奏)

June 12, 2002

人人前傳(三)齊齊@bus stop

因為「成功」,所以「出名」。
因為「出名」,所以有「代表性」。
因為有「代表性」,所以「值得」在蠟像館內展出。
因為「值得」在蠟像館內展出,所以「出名」。
因為「出名」,所以「成功」。

又正如,因為所有「巴士站」都有「巴士號碼」和「路線圖」,
所以去到「巴士站」便知道自己身在哪裏和想去哪裏。

又又正如,因為
(一) 在「巴士站」等候可以上到「巴士」;
(二) 所有「巴士」都會到達「總站」,
所以在「巴士站」等候可以到達「總站」

以上均不適用於《人人特搜》。

(原文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是為《人人特搜》演出前奏)

June 10, 2002

人人前傳(二)icon直立半天吊

在紐約一蠟像館中擺放的畢彼特蠟像,因太多遊客留吻在他的臉上,
所以貼上了「唔准咀」的標貼。
虛擬世界很有趣,真是難分真與假?還是真假根本不重要?
提起畢彼特,不禁想起山頂的蠟像館中第一個館──電影天地。
那裏滿佈牆上的電影名人展影,都是icon之中的icon,單憑輪廓已令人認得出是007,李小龍。
畢竟我們從少已被訓練用icon認識世界,奉旨走捷徑,
正如在麥當奴換領的史諾比,用一隻狗的造型去認識一個地方,廿一世紀的香港狗仍然是漁夫。
話說回來,那些牆上的展影構成的意象,就如一班似曾相識的人物懸浮在空中。
撇除浪漫化的個人聯想,就是一大堆icon原地直立半天吊。
不知為何,總覺得那些展影/人物/icon雙腳離地是很正常很正常很正常的。
就好像人人半天吊,甚麼「無根的浮萍」,是例牌,是常餐/快餐/特餐。

(原文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是為《人人特搜》演出前奏)

June 08, 2002

人人前傳(一)原裝翻版

有去過山頂的蠟像館嗎?
作為一個以香港icon為賣點的旅遊景點,館內外一切都more HK than HK,
那份親切的陌生感覺,比去赤柱跳蝨市場或尖沙咀的香港拼圖餐廳還要強烈!
向來覺得蠟像有d野,本質上擺明是假的東西,
但其追求的卻是栩栩如生,愈真實愈完美的原裝翻版。
還有比此更貼近劇場嗎?
同樣是抽離的虛擬空間,凝固的時間,務求令觀眾believe the unbelievibility。
想到這裏,已經有衝動將兩者並置在一起,令有d野添加一d視野。
將劇場翻版成蠟像館,可能原來真人的虛擬性不比蠟像低,
就讓《人人特搜》進行這個實驗。

(原文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是為《人人特搜》演出前奏)

May 03, 2002

舞鞋

第五本部青年部五.三大匯演踏入第二年,我們製作了一個以「珍惜」為主題的原創話劇,創作靈感來自關於一雙腳與一對鞋的心靈雞湯故事。還記得某個晚上,與阿庭和啟良在藝術中心的雅廚吹了整個故事出來。

嬌生慣養的阿妹不敵虛榮,懇求母親送她一對昂貴的舞鞋,以其與舞蹈班的同學媲美,認為要穿上一對像樣的舞鞋,導師才會看她上眼,安排她在演出時跳中間位置。奈何剛強的母親凡事講求原則,並未有輕易就範,對阿妹的苦苦哀求無動於衷。母女二人繼而口角,在價值觀方面爭持不下,最後交惡收場。阿妹意氣之下出外兼職,一心以為單憑自己的實力應可輕易地賺取到心儀的舞鞋。初嚐工作滋味的她後來才知道原來打工賺錢殊不簡單。及後更因為遇上愛好攝影的阿男,被他的作品與及他早年因交通意外而導致雙足殘廢後的經歷所啟發,令阿妹反思自己過往的任性所為,更想到需要一雙腳和一雙鞋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