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04, 2014

《罪與佛》狂想曲

原文刊於《新世紀月刊》2014年4月號「賣飛佛」專欄


香港人真善忘!年初紅遍網絡世界,於極短時間內被網民like爆瘋傳的「佛教流行曲概念大碟」《罪與佛》,不消一個月已被徹底地從記憶中刪除,卻令筆者久久未能忘懷。這張由高登討論區會員合力炮製的虛擬專輯,包含多首疑似蘊含佛理的改編歌曲,其中改編自謝霆鋒《活著Viva》的《活佛Viva》最受注視。尤其是經過二次創作改圖後,大碟相片中的俊俏僧人,吸引了無數眼球。他在沒有參與,毫不知情之下熱爆全城,應該會感受到人生無常吧。

一眾高登巴打絲打各自發功,改詞、錄音、剪片,然後放上網分享,效率驚人,很能體現新一代的另類創意和協作模式。細聽之下,發現不少歌詞都企圖滲入佛理元素,值得玩味和反思。首先,點題作品《罪與佛》改編自鄭秀文的福音概念作品《罪與罰》。原曲宣揚基督大愛,在原罪的前設下,談如何獲得救贖,將「罪與罰」並置,非常直接。然而,改編版將「罰」改成「佛」,雖然押韻,但意義上就牽強了。該曲第一句歌詞:「為何在嘆氣 釋迦牟尼愛你」,明顯將「佛」塑造成「人格神」,是根本性的誤解。又,副歌中寫到:「佛祖愛護你 擔起苦行石碑」,是照搬耶穌受難的情景嗎?誰說佛陀是代罪羔羊,藉他的苦行讓世人得到解脫呢?

另外一首熱播歌《忘情釋迦舞》,改編自草蜢的經典《忘情森巴舞》,雖然歌詞都有很多夾硬堆砌,值得相榷之處,但副歌實在令人玩味:「一起釋迦舞 彈開不滿 讓法性與困惱交換」。難得完全啱音,亦有意境。個人理解「一起釋迦舞」不是真的跳舞,而是「勤勵地修行佛法」的象徵意義,很有動感!至於修行的果效,就是境涯提升,湧現元品法性,戰勝元品無明!可能筆者「諗多咗」,但那三句歌詞的確給我這樣的感悟。

報章訪問神級填詞人林夕,他也有留意《罪與佛》,認為成件事幾好玩,不必一講佛就嚴肅。也許,這些二次創作可以讓更多人接觸佛法,是一扇方便之門。不過,就歌詞進行文本分析,不難發現創作人對佛的理解,局限於出家、禪定、菩提樹、靜心、禮佛、放下執著、戒律等層次,甚是可惜。創作自由誠可貴,天馬行空應鼓勵。但如果落筆前可以探究多一點,考慮仔細一點,作品可以創造更大價值吧!

很想寫一首,希望不只是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