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01, 2014

改變世界的演說

原文刊於《新世紀月刊》2014年11月號「賣飛佛」專欄

一個16歲女孩說:「一名小孩、一位教師、一本書及一支筆,可以改變世界。」

成年人聽罷,大概會想:「年青人太天真、太理想化,現實點吧!」


然而,去年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在聯合國總部發表這場演說,在全球掀起了巨大回響,她的行動,真的改變了世界。馬拉拉從11歲開始,通過網誌發表文章,披露塔利班專政統治下的人民生活,反對政府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為爭取平等公義而不斷奮戰。

兩年前,她遭塔利班武裝份子企圖暗殺,頭部和頸部中槍。手術後,她奇蹟地康復過來。馬拉拉不屈於暴力,繼續堅守信念。她說:「我的人生沒有改變,失去的只是懦弱、膽怯和絕望,得到的則是力量和勇氣……我的抱負還是一樣,我的希望還是一樣,我的夢想也是一樣。」大難不死的她全力推動對抗文盲、貧窮和恐怖主義的和平抗爭今年她以17歲之齡,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是歷來最年輕的得主,並出版了全球暢銷的自傳。

還記得人生師匠池田先生今年發表題為「變革地球的價值創造」的和平倡言中,高度讚揚馬拉拉的意志。儘管環境有多壞,受著諸多恐嚇,這位年青人沒有半點退縮,堅決要為受到壓迫的婦女和孩童伸張正義,想盡辦法去改善情況。師匠指出:「每當遇到天災或經濟危機等突發性威脅,或於日常中一直受到政治彈壓或壓榨人權等威脅,人會因過度的恐懼、悲愴或痛苦而陷入絕望的深淵……假如我們讓這種絕望吞噬自己的心靈,陷於無能為力的狀態,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會令同樣的威脅在各地陸續發生,而且益發囂張猖狂。」現實令人感到無力,傾向選擇沉默,而我們需要拿出改變的勇氣和智慧。 

為什麼馬拉拉如此勇敢和充滿夢想?原來,是基於父母的支持和啟導。馬拉拉的父親Ziauddin YousafzaiTED的舞台上發表演說:「我所做的,只是沒折斷她的翅膀。」這句說話深深的打動我,以後想跟兒子或任何年青人說「不要太理想化,現實點吧」的時候,定必三思。 

話說回來,上文提及的TED是源自美國的演說錄像共享平台,現已風靡全球。TED的信念是,優秀的思想可以改變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人人都可以為實現某個理想而共同努力TED Talk的講者,不管是如何顯赫的人物不管是什麼主題,一律最多只能18分鐘,就要將新觀念、新發現傳遞給受眾。該平台上已有無數精彩絕倫發人深省的演說,充滿著改變世界的點子,更是學習演說魔力的最佳教材。
 

September 01, 2014

情迷港式Pizza

原文刊於《新世紀月刊》2014年9月號「賣飛佛」專欄 

請別誤會,這不是一篇食評或鱔稿。

一年前談Pizza,大抵只會想起意大利薄餅、全球化的「必勝客」,或是一頭小狗。今時今日,Pizza代表天馬行空的港式創意,他是香港最矚目的年輕作家。他為了自誤和玩票而在高登討論區連載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吸引了數萬讀者追看。故事玩盡香港元素、懸疑佈局和久違了的科幻情節,成為香港網絡小說的經典。從網絡連載熱爆全城,到小說出版一紙風行,再被改編成電影,而小弟也成為了Pizza的追隨者。

《紅VAN》的劇情講述主人公在凌晨乘坐由旺角前往大埔的紅色公共小巴回家,當經過獅子山隧道後,發現車廂外所有汽車及人全部消失,只剩下車廂內16名乘客和1名司機,彷彿進入了另一個時空。故事發生連串神秘事件,乘客一個接一個無故死亡,還有戴著防毒面具的神秘人出現,謎團重重。電影版由陳果執導,以小說上集為藍本,改動了一些情節、加強了角色處理,並滲透著原著沒有的政治隱喻,但仍然緊扣著病態都市和人性灰陰面的主線,結果獲得兩極的評價。誠然,筆者相當喜歡這部電影,雖然與小說同樣有邏輯上的瑕疵,不過能夠看到無人的大埔街頭、中文大學、還有在吐露港公路上踏單車狂飆,加上港味十足的場景和對白,配合意想不到的豐富劇情,真的很興奮!

在剛剛過去的書展,Pizza推出了新作《把砒霜留給自己》,又是令我一口氣看完的作品。雖然《紅VAN》一炮而紅,但Pizza沒有食老本,他用較「正統」的白話文來書寫,挑戰自己的筆力。全書由16個奇幻瘋狂的短篇小說組成,題材新鮮多變,港味濃郁依然(但不適合兒童閱讀)。首推講述一封求救電郵,揭開香港地下都市傳說的〈修橋補路,屍骸〉;以及為拯救人類未來,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刺殺智能電話發明者的〈SMART〉。

Pizza的作品除了充滿共鳴、港色幽默、觸動創意神經之外,還實證了一個道理。話說他最初寫《紅 VAN》時沒想過如此長篇,但由於網絡小說要預告上載時間,唯有硬著頭皮,每天寫1000至2000字,後來每星期寫1萬至2萬字。曾經遇過迷失和乾涸之時,但他堅持繼續寫,結果完成了25萬字的小說!各位朋友,如果有很想做的事情,就動手做吧!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別把悲傷留給自己。

August 01, 2014

青出於男

原文刊於《新世紀月刊》2014年8月號「賣飛佛」專欄 

青年甲經歷過四次會考、兩次高考、讀完高級文憑才發現選錯科,但他沒有放棄。通過強盛的祈求和實踐,他找到真正熱衷的運動科學,於是遠赴美國,付出三倍努力,最終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考進研究院發展。他的故事說明,哪怕輸在起跑線!

青年乙那些年的生意如日方中,但突然患上免疫力失調症,全身皮膚潰爛,如行刑般痛苦。他曾經失去生存的勇氣,但在祈求之下,覺悟到信心的真諦,開始勤勵信心,諸天善神逐漸出現,病情得以好轉。他實感到,「心之財」才是一切勝利的根本。

青年丙自幼寄居在養母家中,缺乏家庭溫暖,甚至被誤認為小偷,受盡唾罵。他曾入讀心儀的演藝學院,但因為經濟等等問題而退學。在題目力量和學會磨練並行之下,他變得堅強開朗,自力更生,過著所願滿足的生活,實證「冬必為春」的功德。

青年丁與太太體質較弱,本來對生兒育女不存厚望,但二人努力祈求,結果在中醫幫助下成功懷孕。可是,太太發現有子宮頸瘤,而寶寶更懷疑患有唐氏綜合症,但二人的信心完全沒有動搖。經過驚險的手術後,母子平安又健康,將不可能變可能!

青年戉隻身赴英進修不久,便收到父親病逝的噩耗,一家人失去了精神和經濟支柱。幸好前輩的鼓勵重燃了他的生命力。通過唱題、佛法對話和努力實踐,他不但將負能量消除,更成功折伏不同國藉的朋友入信。現在,他正向著成為充滿正能量的中醫師這目標奮戰。
以上的生命故事,一一收錄在剛出版的《青出於男》男子部體驗集。書中展現了14名香港男子部在學業、事業、病業、家庭各方面的信心奮鬥經歷,他們的際遇和煩惱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以信心抓緊人生轉捩點,從不幸的幽谷,走上幸福的大道。有幸參與體驗集的編採工作,怎能不進一步發揮使命,向大家誠意推介呢!

《荀子.勸學》有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通常用來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後人超越前人;我理解為一份決意和抱負。天台大師云:「從藍而青」。意思是說:「藍色是從蓼藍的葉子淬取出來的染料,重複浸染,就會變得越來越青。法華經好比藍色,修行的深厚,就像藍愈染變得越來越青一樣。」(《日蓮大聖人白話御書》第1冊480頁)這裏強調的是踏實、持續、勤勵、精進的信仰姿勢。重新閱讀這本體驗集,讓我再次確立決意和應有姿勢,感恩!

July 01, 2014

不要做鹹魚

原文刊於《新世紀月刊》2014年7月號「賣飛佛」專欄 

「做如果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的經典對白,深深印在無數香港人的心內。據考評局表示,有中六考生作答時,誤將這金句當成古語來引用,令人哭笑不得。然而,這也反映青年人對追尋夢想有憧憬,有共鳴,大家都不想做鹹魚! 

談到夢想,腦海閃過港產片《狂舞派》「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得幾盡」的反思,還有日本片《Kano》「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的信念。片中那份充滿熱血的堅毅,令人看得動容。就算夢想早已活埋在心中,還可重拾霎時的滾動。不過,有滾動,更要有行動。接著閃過台灣紀錄片《不老騎士》和《一首搖滾上月球》,感覺更踏實。無論是騎著鐵馬環島遊,或是跨越傷痛忘我演奏,一個個血肉之驅不忘初衷,挑戰到最後一口氣,成敗得失已經不再重要。他們的真實故事,引證青春不受年齡所限,挑戰夢想不是某些人的專利;重點在於堅決實踐,並不是成功實現。
 
以上的正面訊息,與筆者最近排演的舞台劇《我要食老本》一脈相承。劇中的八十後和一班老友記,好像沒有甚麼本領,但當他們向著不可能的夢想進發,盡地一煲搏到盡的時候,鹹魚都可以翻生!相信生命有無限可能,一步一腳印的持續實踐,不怕困難挑戰界限,隨心所欲發揮使命。這正是筆者自小在學會磨練所體會的生活態度,自然滲透在作品之中。
 
我有甚麼夢想?不止一次在本欄分享過,就是發揮使命,創作觸發生命,軟性廣宣流布的作品。
 
特意送上最新習作,《我要食老本》的主題曲:〈鹹魚復仇記〉
 

May 02, 2014

難得坦白

原文刊於《新世紀月刊》2014年5月號「賣飛佛」專欄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我曾經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這條文憑試中文科寫作題,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縈繞不散。想起來,這種道德兩難的情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見。隨著今個學年我同時任教和進修通識,每日咀嚼新聞資訊,拜讀各家評論,飽覽民間二次創作,最強烈的感覺是,我鍾愛的香港已變得愈來愈陌生;而面對激化的社會議題,我開始自動自覺地選擇沉默。

過了幾天,買了期待已久的RubberBand新碟《Frank》,聽罷悶氣全消。12首環繞「坦白」這概念而創作的新歌,可謂逆市而行,只得一首情歌。全碟的題材相當廣泛,更藉著鮮明的命題,希望每一個人不要隨波逐流,要「坦白面對自己,坦白面對世界」。事先聲明,筆者推介RubberBand,不是因為與主音6號及其御用填詞人Tim Lui是中大新聞系舊同學;而是因為驚嘆他們在狹窄的市場中,仍然堅持創作好音樂,同時將強烈的訊息和生活體會,忠誠地與他人分享。特別推介〈坦白〉、〈成長說明書〉和隱藏著的〈心照一生〉。建議大家不要跳track,一氣呵成地感受他們的心路歷程。

很喜歡〈成長說明書〉這首歌,歌名很型。歌詞提及年青人的成長路上,總會受制於大人和社會的期望,甚至忘記了前路不只得一條大路。難怪有說在這個複製世代,個性是奢侈的。忽發奇想,如果真的要選〈成長說明書〉,我會選擇池田先生的《新人間革命》系列,因為人生師匠在書中教示了完整的價值觀、世界觀和行動指南,閱讀一章已能煥發精神,而當中師匠曾多次勉勵我們要忠於自己,發揮獨特的個性和使命。

感謝RubberBand讓我再次審視自己。打從拿起專輯那一刻,在銀色的封面裏看見自己,坦白遊戲正式開始,並由專輯內頁的相集延續。話說早前他們找來幾百個市民拍大頭相,並即場回答兩條問題:(一)你最討厭自己甚麼?(二)請分享一件你自豪的事。其中95位受訪者的相片連答案被選中,加上RubberBand四位成員,以及買這張專輯而在封面看見自己的樂迷,湊成一百個對自己坦白的人!能夠分享到99個人的真情剖白,很難得啊!

最後,為興趣跟大家分享我的答案:
(一) 自視過高
(二) 作為創價學會員,池田門下生

April 04, 2014

《罪與佛》狂想曲

原文刊於《新世紀月刊》2014年4月號「賣飛佛」專欄


香港人真善忘!年初紅遍網絡世界,於極短時間內被網民like爆瘋傳的「佛教流行曲概念大碟」《罪與佛》,不消一個月已被徹底地從記憶中刪除,卻令筆者久久未能忘懷。這張由高登討論區會員合力炮製的虛擬專輯,包含多首疑似蘊含佛理的改編歌曲,其中改編自謝霆鋒《活著Viva》的《活佛Viva》最受注視。尤其是經過二次創作改圖後,大碟相片中的俊俏僧人,吸引了無數眼球。他在沒有參與,毫不知情之下熱爆全城,應該會感受到人生無常吧。

一眾高登巴打絲打各自發功,改詞、錄音、剪片,然後放上網分享,效率驚人,很能體現新一代的另類創意和協作模式。細聽之下,發現不少歌詞都企圖滲入佛理元素,值得玩味和反思。首先,點題作品《罪與佛》改編自鄭秀文的福音概念作品《罪與罰》。原曲宣揚基督大愛,在原罪的前設下,談如何獲得救贖,將「罪與罰」並置,非常直接。然而,改編版將「罰」改成「佛」,雖然押韻,但意義上就牽強了。該曲第一句歌詞:「為何在嘆氣 釋迦牟尼愛你」,明顯將「佛」塑造成「人格神」,是根本性的誤解。又,副歌中寫到:「佛祖愛護你 擔起苦行石碑」,是照搬耶穌受難的情景嗎?誰說佛陀是代罪羔羊,藉他的苦行讓世人得到解脫呢?

另外一首熱播歌《忘情釋迦舞》,改編自草蜢的經典《忘情森巴舞》,雖然歌詞都有很多夾硬堆砌,值得相榷之處,但副歌實在令人玩味:「一起釋迦舞 彈開不滿 讓法性與困惱交換」。難得完全啱音,亦有意境。個人理解「一起釋迦舞」不是真的跳舞,而是「勤勵地修行佛法」的象徵意義,很有動感!至於修行的果效,就是境涯提升,湧現元品法性,戰勝元品無明!可能筆者「諗多咗」,但那三句歌詞的確給我這樣的感悟。

報章訪問神級填詞人林夕,他也有留意《罪與佛》,認為成件事幾好玩,不必一講佛就嚴肅。也許,這些二次創作可以讓更多人接觸佛法,是一扇方便之門。不過,就歌詞進行文本分析,不難發現創作人對佛的理解,局限於出家、禪定、菩提樹、靜心、禮佛、放下執著、戒律等層次,甚是可惜。創作自由誠可貴,天馬行空應鼓勵。但如果落筆前可以探究多一點,考慮仔細一點,作品可以創造更大價值吧!

很想寫一首,希望不只是狂想。

February 03, 2014

遊樂高手

原文刊於《新世紀月刊》2014年2月號「賣飛佛」專欄


年半前,偶然讀了楊大偉的《棟篤禪》;滿足之餘,一份使命感油然而生。作者善用生動活潑、緊貼時代的生活例子,帶出佛教的人生哲理。無論是年青人潮語、流行曲歌詞、港產片橋段或時事新聞,都被他順手拈來,重新包裝成為簡單易明的生活智慧,目的是令身邊的人活得更自省、更快樂。其中一篇說佛陀是宇宙最強的CEO(Chief Enlightenment Officer,啟迪總裁),帶動全世界的覺悟和快樂,連蘋果「教主」喬布斯都要跟隨;其文筆思路機靈,且言之有物。

當時一把聲音在我腦海中出現:「我可以寫到如此可讀的文章嗎?我可以講到如此生動的教學嗎?」此時此刻,我仍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但多得這位「善知識」,驅使我在過去一年,爭取機會寫作和擔當教學,從實踐中磨練實力,用文章、劇作、歌詞和對話等方便法門,跟有緣人分享正能量。最近留意到他的新作《開工正能量》,很適合滿肚苦水的香港人,誠意向大家推介。

為甚麼轉了N次工,還是遇不上Dream Job?為甚麼職場充斥著「打橫嚟」嘅上司下屬同事客戶,令你苦不堪言?作者介紹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佛法團隊的CEO,他一早想到離苦得樂的簡單方法,就是管好自己的心。書中提供大量貼身的實例,演繹佛學的教義,引領讀者輕鬆面對苦惱,反思生命價值,進而改變惡習,調整心態,快樂地開工。他強調,要度過自他雙贏的人生。閱讀時我很自然會將書中的見解,跟平時在學會吸收到的東西比照,實感到日蓮佛法和師匠的偉大。學會員日常的信行學,不只是心靈打掃或自我反省,更是無論遇到甚麼煩惱,都悠然面對,掌握真正快樂的生命探險之旅,正能量源源不絕!

話說回來,楊大偉本身在商界打拚,其在工餘創辦的Green Monday,成為全城響應的環保健康潮流。他又通過公開講座、報章雜誌、網絡社群、電台節目等,為社會注入正能量。如此努力發揮使命,可算是「遊樂高手」。這裡所指的「遊樂」,引用池田先生在元旦賀詞所指,是「使自己的生命作為極致的妙法當體而發放光輝,打開佛自由自在的偉大境界」,為自他幸福而奮鬥。突然想起,最近有幸參與一個大行事,心意很接近。話說HKSGI演藝組將以「遊樂」為主題,於3月9日舉行「演藝組遊樂秀」。究竟來自演藝界的會友,如何施展遊樂本領,發揮廣布使命?歡迎會友索取入場券,帶同新朋友一同見證。

January 02, 2014

從左麟右李到師弟不二

原文刊於《新世紀月刊》2014年1月號「賣飛佛」專欄

不經不覺,「左麟右李」已經來到十周年。十年來,這個殿堂級組合在中、港、台、東南亞、澳洲、美國及加拿大等地舉行了過百場演唱會,二人合力用金曲和舞台演出,為無數觀眾帶來歡樂、正能量和「那些年」的窩心感覺。

或許有人認為睇「左麟右李」是老土過時和品味欠奉的表現,但筆者一直以來都是座上客,而且每次都非常享受。令人興奮的是,大部份歌曲能夠記得歌詞跟著唱,並勾起很多美好回憶。集合二人那堆能夠鼓動全場萬人大合唱的金曲,足以令樂迷如癡如醉,有些金曲紅足廿幾年。時代變了,如今整個樂壇一年都未必有一首。

我相信,「左麟右李」絕對是協同效應 (Synergy) ,一加一可以大過二的完美示範。兩個獨立個體的合作,不但互補不足,更大大提升了亮點和吸引力,甚至延長了彼此的演藝生涯。再者,二人亦師亦友,並肩作戰,箇中的情誼也可堪玩味。譚詠麟多次認定李克勤是他的接班人,奈何後者的發展未如想像中那麼一帆風順,甚至一度陷入低潮。「左麟右李」可算是克勤谷底反彈之後,更上一層樓的跳板。能夠與自己的偶像兼師傅共戰,比從前走得更高天遠,是何等奇妙的事啊!

談到徒弟與師傅共戰的事蹟,創價學會員不是很熟悉嗎?還記得幾年前有會友分享關於「師弟不二」的專題,以「左麟右李」作為三代會長以外的例子。講者很有心思,利用貼身例子來吸引受眾,值得支持。然而,這個例子的適用程度則值得相榷。

學會員視池田先生為師匠,是拜服於他以現代角度解析佛法時所展現的深厚理解,還有他以畢生精力去肩擔使命,實踐其與師匠的共同願望,將佛法弘揚於全世界。師匠對弟子的培育和維護,絕不限於前輩歌手給予後輩一些提點,傳授技巧或事業上的幫助這個層次。

真正的師弟之道,以師匠和弟子的共同大願為基礎,是全生命的啟發和激勵。師匠嘔心瀝血培養弟子的個性和人格,不斷進行身教,期盼弟子青出於藍,傳承廣布使命。至於真正的弟子,要全生命回應師的期待,以「不二」的努力,毋懼任何困難,誓要完成「不二」的大願。這份超越生死的深厚宿緣,點只「左麟右李」咁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