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01, 2013

星夢餘悸

原文刊於《新世紀月刊》2013年11月號「賣飛佛」專欄


20131013日晚上,我和超過數十萬香港觀眾一同見證著星夢傳奇的誕生,戰情之激烈令人血脈沸騰。參與全民投票的觀眾,竟然超過20萬人。最後冠軍是獲得16萬票的鄭俊泓,而亞軍鄭世豪所得的4萬多票,比立法會議員所得的支持還要多。一夜之間,他們成為全城焦點,人氣急升。 

節目進行期間,收到很多手機訊息,皆因演藝組一班會友全心全意,異體同心地鼓勵我們的新朋友鄭世豪先生,更一起祈願他能發揮最佳水準,用歌聲打動觀眾。今次他奇妙地失而復得參賽機會,憑實力闖入決賽,在台上創造佳績,獲得廣泛認同,實在令人振奮和感動。正因如此,筆者看得特別投入,節目完結後,依然心跳加速,腦海裏不斷思索著節目背後可供解讀和玩味的意義。 

我認為《星夢傳奇的成功,除了因為節目能讓觀眾盡視聽之娛外,也許是基於港人對「懷才不遇」的共鳴20多位參與星夢的藝人,不少在圈內打拼多年,苦無發揮機會,有的未曾遇上伯樂,總的就是才華未展。這種難以向上流動的處境,不正是很多人為口奔馳而營營役役,漸漸迷失初志的寫照嗎?眼見參賽者有一絲希望,心中不期然為他們打氣。投入看星夢,可能因為有這份身份認同。

又想到,雖然我們身處於狹窄的經濟架構,不利從事文化藝術或創意工業,年青人也埋怨機會愈來愈少;但從星夢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人們仍然相信,有夢的人忠於自己,可以創造傳奇。無論是評判主持或參賽者本身,都不斷在節目上強調通過努力而獲得成功。什麼「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總有出頭天」這些陳腔濫調,曾幾何時被殘酷現實磨蝕得所餘無幾,但說到底我們還是相信的。

感恩的是,自己有幸接觸到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明白只要持續信行學的實踐,便可通過唱題令自身生命的旋律,與大宇宙的韻律吻合而產生善的果報。這種修行方法,讓我們與環境和身邊的人產生協調,發揮最大潛能。只要一念強盛,不但能夠遇上伯樂,一展抱負,甚至能成為別人的伯樂。就算夢想很遙遠,環境非常緊絀,創價青年仍會朝向目標付出三倍努力,不是因為結果會帶來成功,而是因為這是師匠教導我們的生活態度。奮力追夢的過程,就是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