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九七年重演《BB凍過水》之後,糊塗戲班在打後七年,製作了十多齣原創劇,直至今回集結新舊糊塗力量改篇David Ives的作品搬上舞台,才再一次嘗試從翻譯及和改篇進行文本再創造。
談到《七飛》源起,不得不談幾年前在演藝學院實驗劇場觀賞《及時行樂》(All In The Timing),無論在導演,演員和設計方面都散發著一種非常playful,非常享受,非常利落的節奏和能量。
最深刻的是文本獨特的玩o野風格--絕核的處境,絕妙的角色,大量的語言遊戲,娛樂性豐富之餘往往言之有物,激發觀眾爆笑同時不其然動動腦筋,從反智之中處處見大智慧。
當年剛與有份參與《及時行樂》導演工作的威廉在糊塗的《床上戲.地下情》合作過,看罷《及時行樂》後實在太喜愛這個演出,於是向威廉提出不如合導一個戲,參照David Ives的創作方向寫一些短劇排演。
後來促成了一年後由糊塗生力軍擔綱演出的實驗劇場《人人特搜》,由一個角色穿插在七個處境,而其中最多觀眾談論和喜愛的《齊齊@Bus Stop》,正正就是inspired by《及時行樂》和《等待果陀》。
那次亦是小弟 / 糊塗與威廉第二次合作,也是第一次嘗試將三年大學搞戲生涯認識過的好演員注入糊塗戲班,讓戲班的演出更加有火和多元。演出後的起心肝一口氣看罷從網上訂來的David Ives《All In The Timing劇本集》及《Time Flies劇本集》,並向糊塗幹事建議從後者選取最過癮的七個戲改篇。
及至今年〔糊塗戲班04黑盒劇場--實驗短篇 1+1〕在主場Loftstage公演,《無間復活搵山拜》及《吉屋》兩個演出及多日來的座談分享令我們新舊班底認識多了,造就更多新血參演需要廿位演員的《七飛》,加上幾位在audition百人中脫穎而出的各路英雄,是次《七飛》又點只七種食糊的可能性呢?
回歸七周年,香港人都癲,《七飛》看來愈來愈不荒誕。
(本文原本刊登於糊塗戲班網站)